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铸盾护民”——贵州省通信管理局出重拳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发布时间:2021-12-24 17:38 来源:网安处 吴承金

今年以来,贵州省通信管理局以“四点四力”为抓手,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守好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上学钱”,最大限度挤压诈骗份子施诈空间,最大限度避免和挽回群众财产损失,织牢织密电信网络诈骗“防护网”,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宝贵成果。

以行业治理为中心点,夯实基础支撑力

夯实源头治理,加大电话卡、物联网卡实名登记暗访力度,建立新入网用户风险告知,全面督促运营商营业网点合法合规开卡售卡;对公安部门通报涉案号卡较多的营业网点进行专项督导检查,12自然月内被通报涉案卡达到5张的,每5张暂停网点办理新开卡业务1个月;组织3家运营商、贵州广电、云上贵州及贵阳朗玛公司(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等企业签订了《贵州省信息通信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自律承诺书》,进一步要求各企业按照自律承诺书要求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责任体系和技术保障;印发“断卡2.0”行动方案,进一步加码推进“断卡”行动,今年以来,全行业梳理高风险号卡139.3万张,关停静默卡156万余张,关停或注销物联网卡12.9万张,关停或限制漫游功能手机号码超259.4万个,让诈骗份子手中少卡或者无卡,进一步提升诈骗份子的诈骗成本。

以技术反制为突破点,提升攻坚行动力

紧急围绕“诈骗网络登不上去,诈骗电话打不进来、诈骗短信发不进来”的目标,多数据赋能“反诈大脑”,会同省公安厅建设完善电信网、互联网反诈平台,利用通信大数据赋能反诈,整合公安部门、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数据资源,增加检测分析模型,多维度创新技术反制,集中精力开展技术攻关,对涉诈资源及时采取甄别、拦截、研判、封停等措施,做到以快治快、以变应变。同时,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组织省内运营商改变本省用户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为用户根据需要申请开通,切实切断诈骗分子与我省群众的通联途径。截至目前,监测发现并封堵涉诈网站/泛域名/IP地址290万个,拦截涉诈电话约748万条,推送公安部门预警劝阻86万人/次,挽回金额7100万元,守好群众“血汗钱”。

以失信惩戒为发力点,提升警示威慑力

在手机成为生产生活必需品的时代,手机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手机就如同与世界“隔绝”,自2020年5月份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联合印发《贵州省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不良信用电话用户管理意见(试行)》以来,惩戒行业不良信用电话用户累计达14117名,最长3年不得在省内办理手机卡、宽带等新入网业务。“断卡”行动以来,联合公安部门惩戒“断卡”失信用户1145名,关停其名下所有手机卡,5年内不得新办手机卡。失信人员惩戒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贪图蝇头小利而售卡、贩卡等人员形成高强度震慑作用。同时,组织省内各基础电信企业充分利用省内企业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ITV、自营APP、实体营业等途径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覆盖用户范围超3157万人/次;多批次推送不同类型的诈骗提醒警示短信超过1.15亿条,形成良好的警示宣传氛围。

以联动打击为着力点,提升工作聚合力

打造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通管、公安、运营商工作协同,充分共享信息、密切协作配合,最大限度发挥联合作战优势,依托省通信管理局技术反制平台及运营商力量,深入开展“打猫”专项行动、四方支付平台、贩卖手机卡等涉诈线索联动共治。今年以来,全行业推送公安部门GOIP线索信息332条、四方支付平台线索6.3万条、仿冒公检法诈骗线索1004 条,支撑公安部门成功打击49个GOIP窝点,抓捕犯罪嫌疑人177人,作案GOIP设备117台、手机卡691张,斩断“涉猫”链条,让“猫池“无所遁形,对电信网络诈骗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图1:在户外缴获的多卡宝设备

图2:缴获的流动车载GOIP设备

图3:酒店缴获的多卡宝设备

图4:贩卡团伙抓捕现场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